close

波麗不見了,如果沒有在學期結束前找到她的話,不僅這堂課會被當,波麗也將慘遭殺害!

    面對如此新穎的題材,實在很難壓抑住心中一窺究竟的衝動,一拿到書馬上就迫不及待地一頭栽入這道謎樣的習題。我就像小說裡的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知道這不過是個虛構的假設,卻仍情不自禁地亟欲找出波麗的下落,隨著新線索不斷的拋出,焦躁的情緒也日益攀升。

    書中有太多過於詭譎的巧合(或該說安排),令人越看越困惑,如布萊恩在窯邊遇到的女孩、迪安娜的遭遇竟與波麗如出一轍……等,彷佛有人刻意設下圈套請君入甕似地,謎中有謎,虛實摻半,直至閱讀接近尾聲,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單單只是一堂邏輯課而已,更是一場測驗人性的遊戲。

    坦白說,小說的結局,我並不喜歡,甚至還感到有點惱怒,總覺得好像少了些說服力(波麗&米爾格蘭,有必然的關係嗎?)的確,權威使人服從,但絕非信服,這也說明了為何找到波麗後,瑪麗和布萊恩仍舊頑固地不肯鬆手,人為一再的干涉,挑起他們對真相的渴求。在我看來,波麗事件非但客觀性不足,就連參與者也同樣受制於情境,矇蔽了自身的道德良知。

 

    人性不是簡單地用一、兩項心理學上的個案,就能看透、看穿的。如果丟失了他人最基本的信賴,自身的尊嚴也將蕩然無存,丹尼爾最終明白了,因此他選擇概括承受,是贖罪也是歉疚。

 

   我不禁會想,如果我在一開始被選作受試者,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該如何自處?會不會妥協?還是寧死不屈?亦或是同流合污呢?我真的不知道,我只希望我還能保有《巧克力戰爭》中傑瑞勇敢做自己的本心,我如此衷心期盼著。

 

Ps:警告!這是一本封面文案寫得比內文出色的書,光看文案就會讓人得失心瘋,馬上下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