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段糾葛的畸戀,像輕輕呵氣在玻璃上的霧氣,模糊了視線,手指頭不自覺地勾勒出深埋心扉已久的企求,一個又接著一個,突然間,你瞪著這些不知所以然的線條,明白流淚的終究是你,而你卻怎麼也不肯鬆手,只爲那短暫的相聚。

   希和子,你是這麼想著吧!當你帶著薰,遠走他鄉時,的的確確是這麼想著吧!但真的太傻了,傻得令人不知所措,卻還是頻頻在心中爲你呼喊著“神啊!請再多給他一點時間,好嗎?”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就一本虛實參半的歷史小說而言,《我,蒙娜麗莎》毫無疑問地挑起了我閱讀的興致,隨著劇情張力的突顯,情緒也越益高漲,時而屏息,時而蹙眉,你只能任由自己被拋向作者精心佈局的戲碼,直至結尾。

 自古至今,有關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揣測歷久不衰,主題多半圍繞在這位擁有神秘微笑的女子,其身分究竟為何,是達文西本身,還是另有其人,作者巧妙地運用了這一點,做為故事的鍥子,更成功地找到史實的切入點,將時間拉回到15世紀的佛羅倫斯,梅迪奇家族兩兄弟羅倫佐與朱利安諾在教堂遭人暗算,藉此鋪成小說情節的發展,同時也與歷史元素產生密切的關聯,讀來頗為流暢,鮮有起人疑竇之處。

 其角色的刻畫,鮮明地足以令人信服,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法蘭契斯科等歷史人物,在作者生動的筆觸下,個個躍然紙上,共譜一段可歌可泣的大時代劇。法王查理入侵義大利,梅迪奇家族失勢顛沛,薩伏那洛拉接掌佛羅倫斯,還有接踵而來的戰爭與瘟疫,都可在本書中見略窺一二。

 麗莎,一位正值荳蔻年華的女子,單純地想與愛人相知相守,卻無端捲入詭譎多變的時局裡,政治角力、陰謀猜忌、家族鬥爭等,在這亂世中紛攘不休,他不能也沒有退縮的餘地,相反地,憑藉著自身的信念,設法在其中與之抗衡,他為朱利安諾奉獻自我;為父親下嫁喬康多;與達文西成為盟友,互通消息,甚至以一介女流之身,奮力掙扎於流血衝突之中。 我想支撐他的,除了桀傲不馴的性格之外,更多了一份純粹的愛,而這份愛足以讓他茁壯成長。

 這本書的驚喜之處,在於你以為真相塵埃落定之際,劇情卻又猛然峰迴路轉,著實令人激賞。作者以慧詰的靈感,為藝術史小說注入了嶄新的推理元素,使得這部作品不落俗套,更顯得難能可貴。是的,達文西的畫,成就了這麼一個不凡的故事,而我們有幸展讀。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裸陽》是艾夫西莫繼《鋼穴》之後又一力作,故事描述地球警探貝萊和機器人丹尼爾再度攜手調查一件謎樣的凶殺案,作者同樣巧妙地運用自己所訂定出來的機器人三大法則,大玩推理邏輯的益智遊戲,電影<機械公敵>、<變人>便是改編自他的作品。

 

    在索利亞星球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全拜高科技的視訊來進行,他們極度排斥與人近身相對,對於肌膚相親更是避之唯恐不及,甚至企圖以人工受孕的方式,來全面代替自然受孕。看到這裡,不由得欽佩艾氏的遠見,他在1950年代就已經預見科技的發達,除了提供更為便捷的生活之外,卻也帶來更多的疏離感。

 

    網路購物、簡訊拜年、MSN聊天已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舉止,在宅經濟發燒的當下,是不是代表我們也和索利亞人一樣害怕與人面對面呢?這項有趣的課題,將成為我們未來不得不去觸碰的一部分吧!

 

    本書雖說是機器人三部曲之一,但我卻沒有看到機器人丹尼爾在故事中有什麼任何的特殊表現,反倒對貝萊滔滔不絕的言論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書末貝萊以宏觀的角度提出地球人必須走出鋼穴,移民到地球以外的地方,才得以延續生命,這點我百分之百的贊同,人之所以異於機器人,乃在於我們懂得思考,懂得變通,而這點正是造物者所賜予人類最美妙的禮物。

 

  《裸陽》不單單是本科幻推理小說,其背後也探究了“人,是什麼的觀念,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當下,或許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而是“脫離了科技,人性還剩下些什麼?”。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偏好閱讀西洋翻譯小說,近來也興起換換口味的念頭,想多方面去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書。之前曾看過宮部美幸《龍眠》,評價普普,未能深得我心,但隨著《樂園》的出版,又重新燃起我對她的興趣,應該會先從《模仿犯》下手,再決定是否看其他的書。加上前天逛書展時,聽到兩位女生對《繼父》甚是推崇,直說很有趣呢!

   另外,也對東野圭吾頗有好感,陸續看了幾部改編自他的書的日劇,如白夜行、神探伽利略、流星之絆,都沒讓我失望,電影“嫌疑犯X的現身”,也獲得觀影人的喜愛,決定也將他列入名單之中。

                          

                           

最近12月敗入的一些書,很貪心地希望本本都精彩,特別收錄失心瘋採買的理由:

最後一場畫展:一眼就被封面吸引住了,當然非看不可(笑),近來三采的文學小說有越來越吸睛的趨勢。

母親的模特兒:在博客來看到新書簡介,感覺題材還蠻吸引人的。

換心:已看過《姊姊的守護者》、《事發的19分鐘》、《第十層地獄》,這本沒道理不追。

一的力量(已閱畢):之前曾在金石堂拿過小本的簡介,看了幾頁之後覺得應該會合我的胃口,事實證明還不賴(請自行撇開百戰百勝、每賭必贏等太過夢幻的部分)。

貝塞尼家的姐妹(已閱畢):版權代理商推薦,結果期待落空,對於最新力作《愛麗絲與蘿絲》完全提不起勁,倒是圖書館有進《純真證人》可以考慮借來讀讀。

法蘭西斯棋盤:曾注意過菊32開文庫本的發行,加上友人的評價也不錯。

戰爭畫師:閱讀封面文案後,立刻決定將它帶回家。之後上網查探民意,似乎深得民心,看樣子踩到地雷的機率應該很低。

大仲馬俱樂部:基於友人的書店店長狂推,就買了(喂~你也太好拐了吧!)無意中發現是誠品選書,決定不好看就去掀它的桌。

               

PS:大雁出版社真夠阿莎力,居然在書展打出3本66折,簡直太誘人啦!一不小心選了3本都是阿圖洛.貝雷茲.雷維特所寫的書,好像有點太衝動了,拜託,一定要好看啦!之前還有一位先生,更是發狠連掃5、6本,啊~我要是也能這麼闊氣就好了。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皮凱,5歲那年由於母親精神崩潰,離家轉往寄宿學校,卻由於歷史的仇恨,讓他成為全校欺凌的對象。小小年紀的他學會逆來順受,以為自己天生就該是尿尿鬼、紅脖子的,直到他在火車上遇見了哈皮,也改變了往後的人生風景。

 

    哈皮以小搏大的拳擊比賽,對皮凱而言,這是第一次真切地感受自己不是軟弱無力的人,他的心臟劇烈地跳動著,新的思維宛如浪花般不停地向他席捲而來,原來這世界並沒有要置他於死地。他謹記哈皮的教誨,明白制勝的關鍵為保持思考,不輕易被情緒左右,無庸置疑的,哈皮為皮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足以讓他懷抱著希望,繼續日後的挑戰。

 

    慢慢地,皮凱的生命中出現了更多的人生導師,像是胖海蒂告訴他自尊與勇氣的關係,儘管皮凱當時年紀尚小,還不了解箇中滋味;老博教導他不要盡信專家,唯有透過主動思考,才能真正內化於心,更不要害怕創新,寧可做株奮力向上生長的小樹苗,也不要被旁人的藤蔓給束縛住;橘皮耶教會他拳賽不是打架,咱們不搞小動作,不學黑暗秘技,而是要以拳擊手的身分贏得勝利;包斯沃夫人、波斯坦小姐與老波斯坦先生,則成為他智識啟迪的源頭;海密高人一等的智力,使他明白善用自身的力量,也能洞悉他人的想法。 

 

    看到這裡,或許你會納悶這該不會又是一本流於說教的勵志書吧!那可就太小看作者的功力,他巧妙地帶領讀者穿梭於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場景,學校、拳賽、植物園、監獄、礦場等,各有各的劇情鋪成,有憤恨不平的,有鼓舞人心的,有情感流露的,有攻無不克的,我很納悶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題材在腦海裡翻轉,特別是以五十幾歲之姿完成他的第一本著作,也許這些鮮明的人事物早已成形,只差訴諸於文字罷了。

 

    我特別喜歡書中老博和皮凱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啊~忘年之交就該如此。「一定要的啦!」是老博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既俏皮又含蓄,很難不讓人會心一笑。當皮凱在水晶洞找到老博留下的線索時,眼眶不由得發熱,老博想必是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的,因為沒有人比皮凱更懂得他。楚克爺爺、"據波斯坦小姐指出",也是令人發噱的橋段。  

 

   書末,皮凱終於卸下了童年受迫害而生的偽裝,而這些全拜他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所賜(或該說是作者私心的偏袒,笑~)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脫胎換骨的皮凱,那麼也就不會成就這麼一個美好的故事。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麗不見了,如果沒有在學期結束前找到她的話,不僅這堂課會被當,波麗也將慘遭殺害!

    面對如此新穎的題材,實在很難壓抑住心中一窺究竟的衝動,一拿到書馬上就迫不及待地一頭栽入這道謎樣的習題。我就像小說裡的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知道這不過是個虛構的假設,卻仍情不自禁地亟欲找出波麗的下落,隨著新線索不斷的拋出,焦躁的情緒也日益攀升。

    書中有太多過於詭譎的巧合(或該說安排),令人越看越困惑,如布萊恩在窯邊遇到的女孩、迪安娜的遭遇竟與波麗如出一轍……等,彷佛有人刻意設下圈套請君入甕似地,謎中有謎,虛實摻半,直至閱讀接近尾聲,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單單只是一堂邏輯課而已,更是一場測驗人性的遊戲。

    坦白說,小說的結局,我並不喜歡,甚至還感到有點惱怒,總覺得好像少了些說服力(波麗&米爾格蘭,有必然的關係嗎?)的確,權威使人服從,但絕非信服,這也說明了為何找到波麗後,瑪麗和布萊恩仍舊頑固地不肯鬆手,人為一再的干涉,挑起他們對真相的渴求。在我看來,波麗事件非但客觀性不足,就連參與者也同樣受制於情境,矇蔽了自身的道德良知。

 

    人性不是簡單地用一、兩項心理學上的個案,就能看透、看穿的。如果丟失了他人最基本的信賴,自身的尊嚴也將蕩然無存,丹尼爾最終明白了,因此他選擇概括承受,是贖罪也是歉疚。

 

   我不禁會想,如果我在一開始被選作受試者,在知道真相的那一刻,我該如何自處?會不會妥協?還是寧死不屈?亦或是同流合污呢?我真的不知道,我只希望我還能保有《巧克力戰爭》中傑瑞勇敢做自己的本心,我如此衷心期盼著。

 

Ps:警告!這是一本封面文案寫得比內文出色的書,光看文案就會讓人得失心瘋,馬上下訂。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揉之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